3600亿光伏巨头入局氢能!
发布时间: 2021-04-25 点击量:2460
近日,市值超过3000亿元的光伏龙头——隆基股份通过全资子公司隆基绿能创投,与上海朱雀投资合资成立西安隆基氢能科技有限公司,注册资本金3亿元。这是隆基入股森特,强势布局BIPV之后的又一大动作。消息一出即引爆市场,除了隆基股份盘中大涨超过5%外,A股市场氢能源概念股也集体飙升,并掀起涨停潮。
在碳中和及风光平价的趋势下,可再生能源电解制氢有望成为最主要的制氢方式,市场前景广阔。
市值超3000亿的光伏巨头入局氢能
行情数据显示,4月6日上午,A股市场氢能源概念股集体暴涨。厚普股份盘中暴涨19.98%,触及涨停板。富瑞特装、深冷股份、亿华通U、天沃科技、美锦能源、新天绿能等10多只相关股票盘中涨停或涨幅超过10%。
天眼查显示,西安隆基氢能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隆基氢能”)于今年3月31日注册成立,注册资本3亿元,公司经营范围包括气体、液体分离及纯净设备制造;新兴能源技术研发;节能管理服务;技术服务、技术开发、技术咨询、技术交流、技术转让、技术推广。
资料还显示,隆基氢能的股东包括西安隆基绿能创投管理有限公司和上海朱雀嬴私募投资基金合伙企业(有限合伙),而西安隆基绿能创投管理有限公司的股东则正是上市公司隆基股份。
除了相关概念股外,隆基股份股价也大幅上涨,股价盘中涨幅超过5%,盘中市值一度超过3600亿元,截至上午收盘,隆基股份涨4.25%。
资料显示,隆基股份此前长期专注于为全球客户提供高效单晶太阳能发电解决方案,主要从事单晶硅棒、硅片、电池和组件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光伏电站的开发及系统解决方案的提供业务,是光伏行业巨头公司之一。
针对设立子公司隆基氢能一事,隆基股份总裁李振国向证券时报e公司记者回应称,氢能是一种清洁、高效的二次能源,在碳中和及风光平价的趋势下,可再生能源电解制氢有望成为最主要的制氢方式,市场前景广阔。李振国说,隆基早在2018年就开始关注和布局可再生能源电解制氢,近三年来,与国内、海外知名科研机构、权威专家进行了深入的研发课题合作,在电解制氢装备、光伏制氢等领域形成了技术积累,下一步将进行氢能产业化布局。
多地出台氢能相关政策
氢能产业已成为我国能源战略布局的重要组成。2019年,氢能被首次写进《政府工作报告》。中国煤炭加工利用协会统计显示,2020年,中国氢能产量和消费量均已突破2500万吨,已成为世界第一大制氢大国。在“十四五”规划纲要中,氢能与储能被列为前瞻谋划的六大未来产业之一。
据《证券日报》记者不完全统计,目前已有包括河北省、成都市、广州市、上海市、六安市、青岛市等多地出台氢能相关政策或规划。
“从某种意义上说,氢能利用才是人类可再生能源的良性循环。” 北京特亿阳光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总裁祁海珅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氢能作为二次能源利用和开发,其技术瓶颈不存在什么障碍,能量转换效率基本上在80%以上,目前主要考虑的是如何产业化、如何降低生产成本的问题。
“近年来氢能的发展给能源产业带来了巨大的想象空间,也搅动着整个传统能源行业。”张仕元表示,氢能在2019年成为能源行业的新宠后,当下的氢能源行业可以说“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
在张仕元看来,“好”是说在当下国内能源结构转型的大背景下,政策、资本、人才等资源开始向氢能行业集聚,“有了上述资源的支持,行业内的优秀公司可以实现快速发展,同时给投资人带来丰厚的回报。”
“‘坏’是我国早在2010年就已经有氢能示范用车服务于世博会,但之后却长时间默默无闻。目前对氢能到底有多少是‘真爱’,又有多少是‘投机’呢?行业的从业者和蜂拥而来的资本是否能有足够的定力,一直坚持到‘氢能时代’的普及?”张仕元称。
在张仕元看来,氢能时代终将到来,一方面是“氢”作为能源比化石能源所具有的诸多优势,另一方面也在于“氢”可以与可再生能源系统实现更好的融合。在可再生能源为主的未来,“氢”既可以直接消费,也可以长时间储存,且相比电化学储能,在储存过程中带来的污染更少。
多家A股公司布局氢能
我国煤、天然气、石油等化石燃料生产的氢气占了将近70%,工业副产气体制得氢气约占30%,电解水占不到1%。氢能源按生产来源划分,可以分为“灰氢”“蓝氢”和“绿氢”三类。目前,我国氢气主要来自灰氢。在业内人士看来,未来与大规模光伏发电或风力发电配套的电解水制绿氢将成为发展趋势。
氢能源已受到多家A股上市公司的青睐。除了隆基股份外,实际上已有多家A股上市公司布局相关领域。包括厚普股份、深冷股份、富瑞特装、中泰股份等。此外,中国石化、长城汽车、宝丰能源、阳光电源等多家企业也已经开始布局氢能。
根据BP《2020世界能源展望》报告显示,在能源快速转型以及净零情景下,2050年超过95%的氢来自于绿氢和蓝氢,其中蓝氢(通过天然气SMR以及煤制氢结合碳捕捉CCUS技术制取)和绿氢(可再生电力电解水制氢)约为1:1。剩下5%为由化石能源不结合CCUS技术制取的灰氢。相较我国目前电解水制氢仅1%的占比而言,电解水制氢有望在风电和光伏等新能源发电产业的带动下进入降本轨道,电气化的普及也促使了绿氢成为碳中和时代主流的二次能源。
涞源:证券时报、华盛通等
尊敬的行业同仁,
亚化咨询完成最新版《中国环氧丙烷技术与市场年度报告》,与行业人士共同探讨:
环氧丙烷(PO)是化工行业尤其是精细化工重要的组成部分,下游产品主要包括聚醚多元醇、丙二醇、碳酸二甲酯、丙二醇醚等,是非离子表面活性剂、油田破乳剂、农药乳化剂等的主要原料。创新驱动已经成为环氧丙烷产业链发展的新常态,其在生物可降解塑料,电子化学品等高价值领域的应用也在不断开发,发展前景广阔。
在安全环保日趋严格,产业结构优化调整的背景下,随着新工艺与催化剂的开发与应用,环氧丙烷生产技术朝多元化方向发展,多种工艺路线百家争鸣,氯醇法 PO 生产装置将受到越来越多的限制。2019年4月国家《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征求意见稿鼓励15万吨/年及以上直接氧化法PO、20万吨/年及以上共氧化法PO项目,限制氯醇法PO生产装置。
可观的利润与市场需求吸引了大量的新进入者,行业处于扩张态势。根据现有规划,未来新增产能主要以 HPPO、PO/SM、PO/TBA、CHP等非氯醇法路线为主。截至2020年12月,处于试生产、在建、前期工作和计划中项目超过40个,涉及环氧丙烷总产能1000万吨/年。2021年,中国将迎来环氧丙烷项目投产高峰。
本报告重点关注环氧丙烷生产技术进展、经济分析、市场规模、项目布局、新兴市场、主要参与者、发展趋势。突出了环氧丙烷行业现状和轨迹的重要和有价值的数据以及未来5年的预测。
本报告涵盖主要内容如下
● 环氧丙烷行业概况(价值链、行业动态、成长要素)
● 环氧丙烷生产工艺技术开发与工业化(商业化技术、新兴技术)
氯醇法
直接氧化法
共氧化法(PO/SM、CHP、PO/TBA)
不同工艺路线比较
● 不同路线成本竞争力分析与经济性评价
测算范围和基本原则
投资估算与参数选择
原料产品价格与说明
成本模型与盈利性
测算结果与综合分析
● 新建项目展望与重点项目剖析2015-2025
落后产能淘汰情况
重点运行项目情况
拟在建新项目展望
● 环氧丙烷供需现状及展望2015-2025
产能现状与展望
产量现状与展望
进出口量与价格
消费现状与展望
● 下游重点市场
聚醚多元醇
丙二醇
碳酸二甲酯
可降解塑料
新兴应用
● 重点原料供需现状及展望2015-2025
● 行业政策回顾与展望
● 结论与建议